《易经》五行学说与养生
上一篇文章博雅讲到了阴阳学说在养生中的应用,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易经五行学说与养生。1,五行学说的来源
五行学说来原于《易经》,自古就有“医易相通”、“医易同源”之说。我们熟知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黄帝内经》。其理论体系和中医方证瓣治体系,都是在《易经》思想办法 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2,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纪律 ,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产生 、成长 、变更 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3,五行学说的内容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品 。组成 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 见图
(一)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明亮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清洁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五行相生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增进 的关系。顺序 :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顺序 :木→土→水→火→金→木
五行制化
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间的动态平衡,推动事物间有序的成长 与变更 。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1,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
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与六腑(实为五腑:胆、小肠、胃、年夜 肠、膀胱)相配合,联系五脏支配的五体(筋、脉、肉、皮、骨)、所主的五官(目、舌、口、鼻、耳),以及外荣于体表的特定组织,即五华(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结构系统。
2,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五季、五气、五化等之间的联系
把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分别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事物加以横向联系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五官和五脏的关系: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情绪和五脏的关系:喜伤心,思伤脾,悲哀肺,怒伤肝,恐伤肾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苦入心,酸入肝,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颜色与五脏的关系:红入心,绿入肝,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
3,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解释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
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
火生土:心血滋养脾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
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
4,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制约关系:
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阴,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
金克木: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
木克土: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土克水: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将自然界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进行了五行属性的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五行学说的实用在于它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当人体内涌现 五脏不平衡后,在不平衡中找出不平衡的原因所在,再用药物食疗等办法 把平衡恢回复复兴 状。 如中医师经常会谈到的“培土生金”(肺虚补脾)、“木火刑金”(怒气 旺而导致的咳嗽咯血)、“资水涵木”(滋肾养肝)等就是此说。
了解了五行对应五脏的关系,他们之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意思,对我们的养生疗养 身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昭通热线网www.ztrxw.cn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电话:0870-2156588 邮箱:信箱:569098112@qq.com。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昭通热线网www.ztrxw.c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