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网 发表于 2019-3-22 10:11:48

中医智慧: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


来源 |网络

1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纪律 产生 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年夜 的懊恼 ,很年夜 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肯 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忸捏 ”、“检查 ”、“懊悔 ”,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

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偏向 也转了。

当一小我 的身体有年夜 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偏向 错了很久了。

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触感染 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转变 很多。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年夜 、身心这么庞杂 的人,要靠它来转变 ,不那么容易。

除非你是异常 清洁 的肉体、异常 清净的心灵,过着异常 简单的生活,不然 ,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黄帝问岐伯,当一小我 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气没有施展 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弗成 愈。今精坏神去,荣卫弗成 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年夜 家慢慢玩味,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欠好 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

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

2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触感染 自己

当一小我 用自己的感触感染 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

现代人容易涌现 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去求一个器械 、一小我 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年夜 的成长 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存眷 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一直 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一直 地讲话,一直 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触感染 。

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别 ”。

打坐宁静 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对纰谬 呢?

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年夜 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年夜 的柴火,事理 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事理 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年夜 便欠亨 ,汗也不出,也没运动,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事理 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傍边 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器械 有什么不合的感到 ,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器械 你觉得 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明 ,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适合 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触感染 自己、不雅 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一、吃了什么器械 舒服,什么器械 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不雅 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剂 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3

养生就是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造诣 者的状态。

“恬”是宁静 、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

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年夜 喜年夜 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身体的运转,包含 人看待问题的方法 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

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年夜 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弗成 ,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年夜 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

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

现在不少人身心疲惫,但学习热情很高,什么中医、国粹 、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年夜 的变更 。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经常 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邑 有变更 ,都邑 有感到 ,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4

练就虚己的工夫

人类的认知有两套模式:一是元神,另一个是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

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历久 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里经常 提到的“心法”“悟性”,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炉火纯青 ,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易经》里有一句话:“《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中国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乃是小心 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传统的训练办法 ,静坐、站桩、太极……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当你虚静放松,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类 烦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就像一面相对清洁 的镜子。

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等着你来发明 。

你每天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体会到一点新的,体会到像童话里的那些画面:哎,太阳爷爷今天是很开心的,花儿向我微笑,有只蜜蜂飞过,似乎 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触感染 天地四季变更 ,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作者:李辛,卒业 于北京中医药年夜 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度 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昭通热线网www.ztrxw.cn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电话:0870-2156588 邮箱:信箱:569098112@qq.com。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昭通热线网www.ztrxw.c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智慧: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