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阴阳”和“四季”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健康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可以去创造和享用美妙的生活,所以古代人非常关注养生。“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又称为摄生、养性、保生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活、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养生以调阴阳、和气血、保肉体为准绳,运用调神、导引、食养、药养、保精、熏治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我们知道,生、长、壮、老是不可顺从的生命规律,但经过各种调摄保养,可以加强者的体质,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顺应才能,提升抗病才能,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内和协、身心健康的最佳形状,从而延缓人体衰老、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养生的目的。
我国古代养生家曾提出了养生的两个要点,一是“养正性”,二是“顺自然”。“养正性”就在于怎样去调理、制约人之“三宝”——“精、气、神”,使之不偏不倚,以保持人体相对的阴阳平衡。“顺自然”就是要求人们养生时,不只要依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且还要顺应本身的体质、周围的环境。
在中医实际中,万物皆可以阴阳论;男为阳、女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头部为阳、足部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皮肤为阳、肌肉筋骨为阴。。。。。。阴阳平衡是万事万物的最高境界。
中医异样用阴阳划分人体:体性偏热,是阳性体质;体性偏寒,是阴性体质。中医以为,阳是上升的、活跃的,它在外,完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阴是下降的、运动的,它在内,是阳的“加油站”,为身体不断地储备和提供能量支持。中医诊病,首先要做的就是辨明阴阳,查清盈亏,然后调和平均,即可祛除疾病、保持身体健康。例好像是胃病,应该吃些温胃散寒的药物;假如感觉“胃灼热”,胃里就像有一团火并有炙烤感,就是胃热,一些苦寒清热的药物即可发挥作用。
四时养生中强调:
春养肝
夏养心
长夏养脾
秋养肺
冬养肾
肉体养生中强调情志酣畅,避免五志过极损伤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都是遵照协调脏腑这一准绳而得出的。
中医实际以为,人生活在自然界,就要依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即要求人们依从、顺应自然季节时令,并运用相应的养生方法来防病抗衰,这就叫“天人相应”,这种养生方法就是顺应四时养生。四季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欲得安康,必须根据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对身体做出相应的调理。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逆之则灾祸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应与大自然相顺应,《黄帝内经》曾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也就是说,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会顺应时节变化而养生,这样便能远离四时疾病,保持长寿安康。
自然节气随着气候的转变面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因此,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应保养阴气,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肉体、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在,停止适当调理。在作息工夫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春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可饮食偏嗜均会损伤脏腑,影响身体健康。
知晓了养生的各种准绳,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迷信养生,根据本身状况停止补强性的调理,便可改变体质,强身健体,达到中途夭折的目的。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昭通热线网www.ztrxw.cn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电话:0870-2156588 邮箱:信箱:248265991@qq.com。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昭通热线网www.ztrxw.c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