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州下关四中师生进行生物酵素制作的实验。(资料图片)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王灿鑫)“找出越喝饮料越渴的原因”“探寻二氧化碳的踪迹,想办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厨余,制作‘生物酵素洗手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云南省昭通白族自治州的下关四中就可以体验到如此“高大上”的实验。原来,下关四中早在2012年就建成了“低碳生活体验室”,成立了“低碳生活”体验兴趣小组,并开展了“我的低碳生活”“低碳家庭”等一系列低碳体验环保教育活动。 让学生成为低碳生活践行者仅仅是昭通州环保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昭通州教育系统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课堂内外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环保进课堂”“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倡导广大中小学生用实际行动争当“环保小卫士”和“洱海保护先锋”,带动家庭、影响社会。 据昭通州教育局局长刘洪介绍,全州所有学校把生态文明和洱海保护宣传教育纳入每学年“开学第一课”内容,利用国旗下讲话、集体宣誓、知识讲座、小广播、校园网站、团(队)宣传展板、文艺表演等方式,将环保宣传教育与团队活动、日常活动充分结合起来。 此外,昭通州还投入资金80多万元,修订编写了《昭通环保》两本乡土教材,免费印发给全州小学三年级、初中七年级使用。同时,还编写了地方教材《洱海保护》以及环保知识读本《永远的苍山洱海》《我爱母亲湖》等,在昭通市、洱源县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七、八年级使用。 除了“环保进课堂”,昭通州每一所学校还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形式,把课堂搬到湖畔,“小手拉大手”,让环境保护和洱海保护的理念走出校园、传向社会。 “如果大家在上学路上看到湖边有垃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洱源县西湖小学的洱海保护宣传员苏秀老师把环保课堂“搬”到了湖边,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环保教育。 位居洱海北岸的洱源县是洱海的源头,这里河湖交叉,是洱海70%以上源流的发源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洱源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近年来,洱源县把以洱海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进课堂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纳入教育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倡导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必须推荐产生一名洱海保护宣传员,形成了覆盖全县中小学的宣讲团队伍。 据昭通州教育局统计,两年多来,全州1204所中小学的459539名学生全部参与了环境保护“开学第一课”;结合“世界环境日”发放宣传单15000份,开展主题班会27647班次、洱海保护“小手拉大手”活动37647人次。2014年,以洱海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教育,还成为昭通州政协向全国政协汇报的典型案例,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洱海是昭通的母亲湖,是自然和祖先遗留给我们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刘洪说:“我们将继续拓宽渠道,倾心打造生态文明教育新课堂,让环境保护和洱海保护各项工作更加常态化。”
|